最後的精靈

最後的精靈秒殺搶購

最後的精靈網友評鑑5顆星

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
中文書-歐美科幻/奇幻小說分類優質推薦

  • 定價:300
  • 優惠價:9270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40

  • 最後的精靈

    想了解更多最後的精靈的內容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迫不及待想與最愛分享這個故事
    傳誦頻率媲美《小王子》,悸動指數超越《納尼亞傳奇》

    ◎2004年義大利安徒生小說獎
    ◎2006年法國幻想文學小說組首獎
    ◎200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優良翻譯書獎
    ◎全球已售出十五國版權(義大利、台灣、英國、美國、法國、德國、日本、荷蘭、巴西、芬蘭、墨西哥、葡萄牙、泰國、立陶宛、西班牙)
    ◎電影版權由知名獨立製片公司Miramax取得
    ◎知名作家蔡珠兒專文推薦
    ◎小野、灰鷹、李家同、孫越、張懸,跨越一甲子老中青三代同台溫馨分享

      大雨下不停,世界都快淹成個大池塘。小小的雙腳再泡下去,小精靈恐怕等不到太陽重新升起……在一個充滿歧視與偏見的邪惡世界,天真善良的最後精靈約許,竟然是上天指定的救世英雄!他要如何躲過惡人的追殺?又要如何遵從古老的預言、找到最後一條火龍,一起拯救世界?

    作者簡介

    希瓦娜.達瑪利(Silvana De Mari)

      原本在義大利擔任外科醫師,後來到歐洲各地和非洲行醫,因此轉任心理治療師,長期對於人性有敏銳的觀察與獨到的剖析,慢慢奠定優越的創作基礎。目前與家人和一隻可愛的狗定居在杜林。著有《月亮左邊最後一顆星星》《最後的妖怪》《野獸與美女》《現實世界的噴火龍》等;《最後的精靈》是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,出版即獲國際文壇肯定,贏得義大利安徒生小說獎、法國幻想文學小說組首獎,並售出十五國版權,電影也在籌備開拍中。

    譯者簡介

    景翔


      浙江紹興人,1948年底隨家人來台,1962年尚在大專就讀即開始翻譯。服役後在電腦界工作近十年,再轉入新聞界,亦曾主持廣播及電視節目,撰寫影評及其他藝文評論,年輕時寫過現代詩。退休後繼續影評及翻譯工作。譯著等身,包括各類小說、劇本與非小說,重要譯著如《瘋子.教授.大字典》、《破水而出》、《中性》、《布朗神父探案全集》、《猶大之窗》、《彩蝶之翼》、《非人子》、《越戰獵鹿人》、《再見女郎》、《心鑑》、《惘然記》、《著魔》。天秤座AB型,相信「壓力會成功力」,希望繼續譯介更多好書、多看電影多看書。吃好吃的東西,過快樂的生活。

     

    一頁頁被吸進去 蔡珠兒(作家)

      坦白招認,我是個實務派的鐵齒之徒,很少看奇幻文類,偶而讀到,也忍不住要找碴,很難投入。沒想到,這本《最後的精靈》卻讓我棄甲曳兵,感動得一塌糊塗。打開書沒多久,我就被故事抓住了,身不由己跟著跌宕起伏,痛快時拍案撫掌,黯然處眼紅鼻酸。童話能看到哭,自從安徒生之後,這可是第一遭啊。

      故事講的是精靈、獵人、龍,命運預言,以及飛天入地的險境奇遇。咦,在科技怪物和電腦動畫的時代,還在講龍和精靈,不是有點老套嗎?作者達馬利卻能推翻傳統,出人意表擘創新局,她用現代精神和小說筆法來寫童話,不從情節的表皮擦身掠過,反而上下求索,觀照其間的縱橫紋理,拉出廣袤立體的景深。

      「美麗的公主,遇到英俊的王子」,奇幻文類慣用主觀的全知口吻,通常忙著張羅故事,推進情節,不太理會角色的內心世界。此書卻用客觀的敘述,白描情境勾勒氛圍,並以原汁原味的交談對話,來呈顯人物的性格與感受,對正邪美惡不置一辭,悉數交由讀者自理。

      惟其如此,讀來更覺銘感深刻。達馬利別開天外,另創時空,棄用「人類本位」的敘事高度,從精靈約許的眼睛來看世界,扭轉俗套刻板,顛覆了傳統的觀點形象,原來精靈沒有高強法力,老龍嘮叨愛罵人,女主角擅長偷竊做賊;而世界非但不美好,還變成終年暴雨,遍地爛泥的新蠻荒。

      物種滅絕,文明倒退,社會由絞架管治,人類成了蒙昧的文盲,愚魯無知,挨餓受難──這本書有很多篇幅在寫飢餓,那不只是食物匱乏,也是貧瘠與孤苦的縮影,肚皮與靈魂都備受折磨。書裡的人物不是餓肚子,就是被追殺,顛沛流離惶惶終日,照理說,讀起來應該很難受。

      但此書最精彩的地方,就是幽默冷雋的筆調,明明很悲慘的事,達馬利卻有本事凌空拔起,寫得明快爽利,風趣盎然,讓人莞爾會心。例如精靈約許初識人類,天真爛漫不知死活,一路險象環生,卻也令人忍俊不禁。後來他撫育小龍,老是被火燒傷,還要教這個七百五十公斤的嬰兒學飛,更是緊張好笑。難得作者妙筆天成,並非刻意搞笑,幽默根源不在滑稽喜感,而在情緒氣氛的反差對比,以及價值觀的矛盾衝擊,讓人笑過了,還能反思回味。

      故事寫的是精靈,講的卻是人性,精靈不殺生,不欺瞞,真誠仁慈,熱愛知識,和人類的反智淪落,形成強烈反比,卻也由此對照,凸顯出人道和文明的核心意義。作者本是外科醫生,有感於醫身不能醫心,遂改行做心理治療師,她對心智和人性有敏銳觀察,「因為懂得,所以慈悲」,此書的詼諧幽默,其實更奠基於悲憫同情。

      這本書的義文原版和英、法、德文版,都叫《最後的精靈》,美國版則改叫《最後的龍》,大約歐洲人偏愛精靈,美國佬比較好龍,然則不管是精靈或龍,兩個優秀物種都被撲殺殆盡,只剩最後的孤兒,脣齒相依,蒼茫獨立。這個「最後」,我覺得有多層意涵,除了孑然一身,「怕沒人愛」的淒涼寂寞,也是悲劇英雄的孤絕寫照,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淚下。宏觀來看,這可能更是人類的終極困境,暗指生態災難與種族殘殺等不仁劣行,反映作者的人生經歷和世界觀。

      達馬利四十七歲才出第一本書,五十一歲寫成此書,雖是她第一部長篇,卻已磅礡大氣,風格鮮明。我以為,她說故事頗有卡爾維諾的韻味,感性細膩則像狄更斯的《苦海孤雛》,然其冷靜犀利,又有歐威爾《動物農莊》和《1984》之風。

      總之,這本書肌理豐富,不但是精彩的童話,幽默雋永的小說,也是強烈的政治寓言,橫看成嶺側成峰,折射出各種光影面向,哪個角度都好看。不管你鐵齒或感性,只要翻開書,就會像我一樣,一頁頁被吸了進去,跌入那荒涼卻又瑰麗的時空,在奇想的邊界翻騰打轉,等你出來後,世界忽然就不同了。

     

    詳細資料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catii329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